今天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
中国天气网>湖南 > 专题

春运临近 气象专家详解南方多地冻雨

【字体:   2013-01-09 11:13:34   来源: 中国天气网湖南站

电线上结满冰凌,树枝上覆盖着晶莹的雨凇,地面冻上牛皮一样厚厚的冰层……每当冻雨天气来临时,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。今年1月2日以来,我国贵州、湖南、江西等地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冻雨天气。而眼下临近春运高峰,最近的冻雨天气会不会像2008年那样持续?春运期间是否会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?
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中国气象网和新华网联合访谈,为大家详解冻雨的形成机理及防御措施,并展望未来冻雨天气的发展趋势。

  

 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采访。

专家: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

记者:中国气象网 叶海英 新华网 张改萍

记者: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关于南方冻雨的预报,请问这次天气过程还会持续多久?是否会形成叠加灾害影响?

何立富:这次冻雨天气过程是从1月2日开始的,主要发生在贵州中部山区、湖南西部、南部山区,还有江西南部。中央气象台预计这次冻雨天气过程将持续到5日,6日后逐渐减弱。

从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,这次冻雨天气过程范围较大,但强度较弱,而且降水的形态多样化,可以说是雨夹雪、雪、冻雨等多种相态并存,同时也说明冻结的条件不太强。冻雨的发生时间主要是夜间和凌晨较多,白天气温较高时比较少见。

因为目前冻雨多发区的地面温度多在-1~1摄氏度之间,所以,冻雨持续的时间不长,强度也不大,几次过程所造成的灾害叠加并不明显。

记者:冻雨天气会给居民生活、农业生产、交通出行、电力设施等方面造成怎样的影响?

何立富:冻雨多发生在冬季。我国出现冻雨较多的地区是贵州省,其次是湖南省、江西省、湖北省、河南省、安徽省、江苏省等地,其中山区比平原多,高山最多。雨水从空中落下来结成冰,这种冰积聚到一定程度时,不仅有害,而且危害不浅。冻雨风光值得观赏,但它毕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,它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。电线结冰后,遇冷收缩,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,就会绷断。有时,成排的电线杆被拉倒,使电讯和输电中断。公路交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,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。大田结冰,会冻断返青的冬麦,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。另外,冻雨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、冻伤果树等。冻雨厚度一般可达10~20毫米,最厚的有30~40毫米。所以冻雨对交通运输、电力、农业等,特别对通讯和输电线路影响更大。

记者:在“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”这种防灾减灾理念和工作机制之下,气象部门在与各部门的联动和针对公众的预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
何立富:目前我们连续发布了冰冻预报和相关预警,对电力、农业和交通等部门以及公众进行了相关提示,提出以下防御建议。

当冻雨发生时,要及时把电线、电杆、铁塔上的积冰敲刮干净;在机场,要及时清理跑道和飞机上的积冰。对于公路上的积冰,要及时采取溶冰措施,并组织人力清扫路面。如果发生事故,应当在事发现场设置明显标志。在冻雨天气里,人们应尽量减少外出,如果外出,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,行人要注意远离或避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。司机朋友在冻雨天气里要减速慢行,尽量不要超车、加速、急转弯或者紧急制动,应及时安装轮胎防滑链。

记者:人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08年南方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,今年的南方雨雪冻雨与2008年相比有何不同?

何立富:2008年贵州、湖南、江西出现的持续大范围高强度冻雨天气历史上少有。而目前这次冻雨天气过程以及我们预报中的8~10日南方还将出现的一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,在强度上都不及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。我们预计近期长江以南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6~7日前后会出现间歇,8~10日,南方地区会再次出现低温雨雪天气,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大到暴雪。不过这两次过程都是间歇性的,不是持续的。据最新资料分析,今年1月上旬到中旬的南方地区气温比常年还会偏低1度左右,但偏低幅度明显不及2008年。

记者:眼下已临近春运高峰,在1月中下旬和2月上旬,全国会不会有大规模的雨雪天气过程?

何立富:现在还很难说,我们目前的预报技术能够达到的有效预报时效也就是到1月中旬。对于1月下旬和2月上旬,也就是春运期间的天气形势,我们将继续保持密切关注,继续做好预报预警服务工作。(来源:中国气象局网 编辑:尹婷)

编辑: 中国天气网湖南站
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中国天气网”。
收藏此页】 【打印

相关新闻

    关于我们- 联系我们- 帮助- 人员招聘- 客服中心- 版权声明- 网站律师- 网站地图- 商务合作- 广告服务- 手机版

    客服邮箱:service@weather.com.cn 广告服务:010-58991910
    Copyright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(2008-2024)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    制作维护: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、湖南省气象局
    郑重声明: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
    京ICP证010385-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-20050053